前言
黄家驷(1906—1984),江西玉山县人,杰出的医学家、教育家,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家驷先后编著和主编了《外科学各论》、《外科学总论》、《外科学》等著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参加和主持了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会议。1959年,他恢复了中国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教育并任校长长达23年。在黄家驷逝世以后,为了褒奖纪念他在医学上的重大贡献,编委会将《外科学》改名为《黄家驷外科学》。
黄家驷,作为中国医学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以异乎常人的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学风和高尚的医德,为我国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不遗余力,体现了一位伟大爱国者的高尚情怀。他在传承协和精神、领导协和两次复校中殚精竭虑,纾解危局,使协和医学院两次浴火重生,使协和精神薪火相传。他平易近人、朴实无华、医术精湛,赢得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敬重。他追求真理、献身医学、为民造福的精神,如丰碑永载中华医学史册。
黄家驷的“第一”
黄家驷温厚儒雅,才华横溢,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脚印:
1、新中国诞生后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级科学家之一。
2、我国第一批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之一(现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新中国第一批被评为一级教授的教授之一。
4、新中国胸外科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奠基人之一。
5、主持重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八年制医科大学。
6、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外科医学巨著《外科学》(在他逝世后,这部巨著更名为《黄家驷外科学》)。
7、1950年,黄家驷为一位因化学烧伤致长段食管瘢痕性狭窄的患者施行食管切除和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成功,为国内首例,国际第七例。
8、1965年,为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他带领专家教授组织编写《农村医学》和《农村卫生员课本》,并在湖南湘阴县举办农村医疗培训,是新中国农村“赤脚医生”培训的最早尝试之一
一、成长求学
黄家驷自幼聪明好学,勤奋刻苦。他立志以解除人民疾苦为己任,十八岁时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1943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了美国的全国专家考试,获得外科专家称号。
1930年黄家驷获得的北平燕京大学毕业证书
1930年黄家驷获得的北平燕京大学英文版学位证书
1933年黄家驷获得的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证书
1943年5月29日,黄家驷获得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证书
1943年9月14日,美国外科专家委员会颁发给黄家驷的外科学专家证书
1951年4月19日,美国胸外科专家委员会颁发给黄家驷的创始委员证书
二、爱国报国
黄家驷是一位极富正义感和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参加了抗日学生救护队,开赴前线;又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待遇和舒适生活,回国报效祖国和人民;后又率先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担任总队长,不顾危险率医疗队奔赴前方,保家卫国。
1945年黄家驷留美归国时用来装胸外科手术器械的皮箱
1951年10月1日,在全国政协闭幕晚宴上,毛主席与黄家驷亲切交谈。
黄家驷组织翻译了《军阵外科学》作为改进战伤医疗的理论指导,
该书于1951年底正式出版。
三、育才育人
黄家驷致力于我国胸外科的创立,编著《黄家驷外科学》,开创了我国胸外科学的新纪元,是我国胸外科的先驱和奠基人。他为中国医学外科学的创立、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开拓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卓越功勋。
1952年黄家驷被任命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1953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任命书。
1954年9月黄家驷与胸外科进修人员合影
1965年,黄家驷接受下乡“四清”任务,带领中国医学科学院
巡回医疗队赶赴湖南湘阴
中国医学科学院湖南湘阴巡回医疗队编写的《农村卫生员课本》和
《农村医学》试行本,196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四、交往友谊
黄家驷深受学生和同仁的尊敬和爱戴,既是青年学生的良师,又是青年医生的益友。他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享誉国内外医林。他诚恳的态度、聪慧的头脑、活跃的思维、博大的胸怀和创新的精神,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敬重,在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5年黄家驷被中国科学院聘为学部委员(院士)
1961年黄家驷被苏联医学科学院聘为国外院士
五、骄子楷模
黄家驷一生忠诚祖国,沥血医学。他的学者风范和人格魅力堪称大医精诚,令人仰止。他追求真理、献身医学、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万世流芳。
2017年玉山县博物馆内黄家驷院士纪念馆开馆
20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参观黄家驷院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