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灯彩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南北朝时期,玉山境内坊头、湖城(今临湖)开始改造古老的甲骨牌灯为桥灯;唐代,桥灯更名为“板龙灯”;宋代,玉山灯彩改进了制作原料,用柏子蜡代替虫蜡、蜂蜡。樟村、紫湖、大徐村等村板灯表演开始兴起,相袭成俗;明清时期,灯彩风行,玉山灯彩制作达到鼎盛,出现“与银河争映辉,和金都相媲美”的景象,县内成立了“中店马灯会”“枫林灯会”等民间舞灯组织。
樟村板灯,又称桥灯,由头灯、子灯、尾灯组成,头灯分五谷头与龙头两种。五谷灯寓意五谷丰登。板灯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村里有一叶姓大户人家,儿子成家五年却未得子,盼孙心切,茶饭不思,善事做尽,夙愿难成。一日,梦中得仙人指点,宴请灯头入堂祭拜祈福,诚心至,子孙则到。于是,叶家便按仙人所点,设宴相请舞龙板灯,龙灯头入堂入室,叶氏夫妇磕头膜拜,求赐儿女。第二年,叶家便生下一男,举家欢庆,邻里好友喻之为龙灯子。其后,凡逢婚嫁久不得子人家,都仿效之,或请龙灯头,或请五谷灯头,都如愿以偿,由此叫“送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