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我县岩瑞镇上洋畈村采集到的笔石标本。笔石是指笔石动物化石,因保存状态使其压扁成了碳质薄膜,书写时很像铅笔在岩石层上书写的痕迹,因此才被科学家叫做“笔石”。笔石动物是一类绝灭了的海生群体动物。笔石虫体所分泌的骨骼,称为笔石体。笔石体一般大小为长几厘米或几十厘米,较大的可达70厘米或更长。笔石体的成分以往视为几丁质。1966年。富卡尔特(M.F.Foucart)和热尼奥(C.Jeuniaux)的分析结果表明,笔石骨骼中不含几丁质,但有甘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能来源于硬蛋白,透射电镜下所显示的骨骼超微结构有蛋白骨胶原的外表,很可能其物质成分为骨胶原。因此,笔石体的成分似乎是一个非几丁质的有机物。笔石一般被分成6个目:树形笔石目、管笔石目、腔笔石目、茎笔石目、甲壳笔石目和正笔石目。
根据化石保存的状态、共生动物的类别以及笔石动物自身的骨骼构造,科学家推测一部分笔石动物在海底营底栖固着生活,例如大部分的树形笔石,它们有固定的茎、根等构造;另一部分笔石动物营漂浮生活,例如正笔石,它们具有叫做“线管”的丝状体,用来附着在漂浮体上。笔石动物可以与腕足动物和三叶虫等动物的化石共生。但是也有一些特定的环境里只有漂浮笔石而没有其它生物或是仅有极少的浮游生物伴生。
笔石通常保存在黑色页岩中,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沉积环境海水较为平静,海底还原作用强,氧气不足,含有较多的硫化氢,不适宜底栖生物生存,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营漂浮生活的笔石可以在表层水体中生活,死后尸体沉入水底变成化石;另一种原因则可能是因为当笔石从正常的水体漂浮到这种不宜生存的水体中时,便大量死亡并沉入海底,而海底底栖动物稀少,没有将这些笔石尸体“消灭”掉,它们就大量保存下来并变成了化石。除了页岩之外,在细砂岩、粉砂岩或灰岩中也能发现一些笔石化石。